布偶貓繁育(顏色及各優缺點) - 今天頭條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毛色:布偶貓的毛色種類非常多,家貓中的八種基本色都可以在布偶貓中找到,包括:黑色(海豹色)、巧克力色、肉桂色、紅色、藍色、淡紫色、米黃色和奶油色 ... 首頁 x虎妞是只貓 布偶貓繁育(顏色及各優缺點) 2020-02-17  x虎妞是只貓 繁育級為非絕育種貓,只出售給一切經過CFA或TICA認證的公開貓舍。

作為初學者或私人企業,請勿因任何理由隨意購買或相信任何繁育級布偶貓的出售。

賣家需與買家了解雙方情況並簽訂合同,附帶一切相關機構的證明。

雙方均對交易過程中涉及的布偶貓負責。

寵物級別價格:RMB8000-15000寵物級是指布偶貓由於一些毛色的小細節問題(大多為腿部色塊等,並非缺陷)無法參加CFA或TICA所組織的一系列貓賽,但身體與基本特徵方面都沒有任何缺陷(請勿隨意相信他人對「布偶缺陷」的相關描述)。

寵物級占布偶貓比例的大多數。

賽級純種布偶貓布偶貓價格:RMB15000-20000賽級是指在毛色體格等方面符合貓賽基本評定標準的布偶貓。

值得注意的是,一部分賽級布偶會因基因問題具有某些身體不適,請小心照看並愛護他們!特殊級別價格:不定美國不拉多爾貓肖像 布偶貓某些相對有來歷的或特殊血統歷史的後代等,主要是因為其特殊身份等其他因素而有著昂貴的價格,但本身與普通的布偶貓沒有太大區別,僅僅是因為紀念性意義。

【下面主要從毛色、花色和遺傳病三個方面講一下布偶貓的遺傳學知識毛色:布偶貓的毛色種類非常多,家貓中的八種基本色都可以在布偶貓中找到,包括:黑色(海豹色)、巧克力色、肉桂色、紅色、藍色、淡紫色、米黃色和奶油色。

其中後四種是前四種所對應的稀釋色(關於稀釋色在下面會詳細說明)。

需要指出的是關於毛色的認定各個協會的標準是不一樣的,例如TICA承認所有的八種毛色,但是CFA只承認除肉桂色和米黃色以外的其他六種毛色。

其實所有的這八種毛色都是由三個基因來控制的,分別是紅色基因、棕色基因和稀釋基因。

其中紅色基因負責生成棕黑素,使毛色呈現出橘黃色,而棕色基因負責生成真黑素,使毛色呈現出黑色。

但是棕色基因在貓中出現了突變,形成了兩種新的變體,分別稱為巧克力色基因型(b)和肉桂色基因型(b1),這兩種基因型也可以生成真黑素,但是其濃度要低一些,所以看起來顏色就要淡一些。

所以在家貓中棕色基因就有三種基因型,分別是野生型(B),巧克力色基因型(b)和肉桂色基因型(b1),而且三者之間等級關係如下:B>b>b1,因為哺乳動物體內除性染色體上的基因外,所有的基因都有兩份,所以:一隻黑色的貓其基因型可能是:B/B,B/b,B/b1。

前一種稱為純合體,無論其配偶基因型如何,其後代只能是黑色;後兩種稱為巧克力基因及肉桂色基因攜帶者,根據其配偶的基因型不同,其後代表型也不同。

一隻巧克力色的貓其基因型可能是:b/b,b/b1。

前一種稱為純合體,後一種稱為肉桂色基因攜帶者,根據其配偶的基因型不同,其後代表型也不同。

一隻肉桂色的貓其基因型只能是b1/b1。

但是當貓攜帶了紅色基因時,上面提到的棕色基因就會被抑制,不再合成真黑素並轉而合成棕黑素,使毛髮呈現桔黃色。

該基因有兩個等位基因:野生型(o)可以使毛色呈現出正常的黑色系;突變型(O)會抑制棕色基因的表達,使毛色呈現出紅色。

同時,突變型(O)對純色基因還有抑制作用,所以所有的紅色貓都是虎斑的,沒有純色的。

因為紅色基因位於X染色體上,而公貓只有一條X染色體,所以只能攜帶一份紅色基因,因此如果攜帶的是突變型(O),毛髮就是桔黃色的;如果攜帶的是野生型(o),毛髮就是黑色系。

而對於母貓來說,因為攜帶兩條X染色體,所以就可能攜帶兩份紅色基因,當這兩份紅色基因都為突變型(O/O)時,毛髮為紅色;當這兩份紅色基因都為野生型(o/o)時,毛髮為黑色系;但是當其為一份突變型和一份野生型(O/o)時,此時毛色會表現出黑紅交錯的無規律的玳瑁色。

但是當有白色斑塊基因(S)存在時,該基因會對毛髮顏色的分布造成影響,使同種顏色的毛髮聚為一簇而不是雜亂排列,稱為三花。

此外,三花和玳瑁色貓一定是母貓,極少數的三花或玳瑁公貓是由於染色體畸變引起的,是不育的。

因此在布偶貓中,重點色布偶貓因為不攜帶白斑基因,所以會呈現出玳瑁色;而手套和雙色布偶貓因為攜帶白斑基因,所以會呈現出三花色。

雖然紅色基因的遺傳規律已經研究的很清楚,但是該基因的具體位置還沒有確定,所以目前還無法檢測,但是根據性別和毛色也可以判斷出基因型,對應關係如下:性別及毛色雄性黑色系雄性紅色系雌性黑色系雌性玳瑁或三花雌性紅色系基因型o/YO/Yo/oO/oO/O除了紅色基因和棕色基因以外,還有一種稀釋基因可以影響毛髮的顏色。

顧名思義,稀釋基因是通過影響色素的濃度來改變顏色的,該基因對紅色和黑色系毛色都有影響。

稀釋基因有兩種等位基因:野生型(D),不會改變毛髮原有顏色;突變型(d),會使毛干內色素顆粒的密度被大大降低,淡化原有顏色。

其中d是隱性等位基因,也就是說只要有D存在就不能表現出淡化效果。

當貓同時攜帶兩份d時,才可以產生稀釋效果。

稀釋基因和其他顏色搭配可以產生新的顏色,如:黑色+稀釋基因=藍色巧克力色+稀釋基因=淡紫色肉桂色+稀釋基因=米黃色紅色+稀釋基因=奶油色 當然,玳瑁色和三花色也可以受稀釋基因影響,下圖是有無稀釋基因的對比。

花色:布偶貓的花色主要是指虎斑及白斑這兩方面。

其中虎斑紋(Tabby)也被稱為山貓紋(Lynx)。

在家貓中有一個基因叫做純色基因,它控制毛髮上環狀條紋的有無。

純色基因是一種常染色體隱性基因,有兩個等位基因:野生型(A)使毛干生出環狀條紋;突變型(a)使色素顆粒均勻分布整個毛干。

其中a是隱性等位基因,受A抑制。

當貓攜帶有兩份隱性等位基因(a/a)時,才表現出純色效果(無虎斑圖案)。

下圖中左側是純色基因純合(a/a)時毛髮的顏色,右側是純色基因野生型(A/A,A/a)時毛髮的顏色。

純色基因對虎斑基因具有抑制作用,也就是說純色基因純合時,任何圖案的虎斑都顯示不出來。

但是,同時純色基因又被紅色基因抑制,也就是說當紅色基因(O)存在時,即使純色基因純合,虎斑條紋還是能顯示出來。

所以不帶虎斑紋的紅色重點色布偶貓是永遠不存在的。

下圖是純色與虎斑布偶貓的對比 下面說一下白斑的問題,目前大家主要依據白斑的多少將布偶貓分為三大類:重點色(Colorpoint)、手套色(Mitted)和雙色(Bicolor)。

重點色(Colorpoint):身上不存在任何白斑,因為攜帶兩份暹羅貓型重點色基因從而導致體色呈現出重點色特徵,也就是臉部,耳朵,四肢和尾巴等肢體末端部位呈現出深色,而軀幹部為明顯的淺色,而且兩者之間對比越明顯越好。

但是身體的任何部位不允許有白斑。

鼻子和腳墊的皮膚顏色應當和本身的重點色相一致。

手套色(Mitted):其重點色效果和上面所描述的一致,此外還有獨特的「手套」特徵。

主要表現在兩隻前爪有手套一樣的白斑,高度不超過手掌;而兩隻後腿有靴子一樣的白斑,高度可達膝關節處。

下巴和胸部也呈白色。

有的個體在兩眼間會有一個火焰形狀的白斑。

雙色(Bicolor):雙色同樣具有重點色效果,但是面部有呈倒V形狀的白斑,其邊緣介於眼睛和鼻子之間的區域。

其背部有馬鞍一樣的深色區域,但在背部中央存在一白斑。

鼻子和腳墊的皮膚為粉色。

後來大家發現除了這三種花色外,還有一些其他的花色類型,並分為以下三類:高白手套色(HighMitted)、中高白雙色(MidHighWhiteBicolour)和高白雙色(HighWhiteBicolour),其中高白雙色也稱為梵色(Van)。

最初這三類都歸為雙色,後來梵色也經常被單獨列出來,例如CFA已經承認梵色為一個單獨的花色。

高白手套色(HighMitted):整體上和雙色比較像,尤其是臉部。

但腿上有時會有色塊。

背部馬鞍型色塊和雙色可能會有些差異。

中高白雙色(MidHighWhiteBicolour):臉上的v型白斑比雙色要寬,其邊緣通常穿過眼睛。

其身上白斑的數量通常不太穩定。

梵色(Van):背部通常沒有馬鞍型色塊,v型白斑退縮至耳部。

因為通常把高白手套和中高白雙色也歸類為雙色,所以為了以示區分有時也把真正的雙色稱為真雙色(TrueBicolor)。

需要指出的是,雖然重點色只是其中一種花色的名稱,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其他花色就不是重點色,其實所有的布偶貓都是重點色,之所以這樣命名是因為其他花色除了重點色外還存在不同類型的白斑。

目前幾大貓協判定布偶貓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重點色和藍色眼睛。

和暹羅貓一樣,布偶貓的藍眼睛也是由重點色基因導致的。

此外,重點色基因還涉及到一個毛色改變的問題。

其他不存在重點色的貓一生下來就可以看出是什麼顏色,並且終其一生幾乎不會發生什麼變化。

但是像暹羅貓和布偶貓這種重點色品系的貓剛出生時幾乎是全白色的,其毛色在成長過程中會慢慢表現出來。

重點色其實屬於一種程度很輕的白化現象。

其原理是因為毛色基因(TYR)突變導致色素蛋白對溫度敏感,在溫度較高時,色素的合成過程被抑制,因此呈現淺顏色或者說是白色。

當溫度較低時,色素可以正常合成,呈現出應有的顏色。

因此,身體末端體溫較低的部位,如臉部、耳朵、尾巴和四肢顏色較深,而身體溫度高的部位如軀幹部呈現出白色。

另外,這種顏色變深現象具有不可逆性,這也是為什麼一些海豹重點色貓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一些本來呈白色的部位如背部,顏色也變深了。

因此,如果想布偶貓一直保持較明顯的重點色,可以選擇巧克力色、藍色或是淡紫色等淺一些的重點色,因為這些顏色的布偶貓即使在較低的溫度下也能保持身體的淺色效果。

下圖是幾隻布偶貓幼貓與成貓的對比圖,可以看出其顏色的變化。

關於以上六種花色的區別也可以參考下面的圖例。

關於白斑的成因及其遺傳學規律一直是繁育者所關心的。

目前認為白斑是由白斑基因控制的,其作用是使局部位置的毛髮無法合成任何色素,因此呈現出白色。

白斑基因在很多品系中都存在,但是在各個品系中的表現存在一定的差別。

在大部分品系中白班的分布位置都是隨機的,但是也遵循一定的規律,即白色斑點總是傾向於分布在遠離背部的區域。

也有一些品系由於在育種過程中經過長期的人為篩選,使得白斑在該品系中的位置相對固定,例如在伯曼貓中的白色手套及布偶貓中的手套及雙色中都是比較固定的,但是伯曼貓的手套和布偶貓的手套並不是由同一個基因控制的。

通過長期的觀察,目前認為布偶貓中的白斑是由一個單一基因控制的,並且該白斑基因一共有三個等位基因,其中有兩個等位基因都可以產生白斑,分別是S1和S2:S1產生的白斑較小,而S2產生的白斑較大。

而第三個等位基因s不能產生白斑。

等位基因的白斑大小具有疊加效應。

因為存在三種等位基因,而且每種基因都要有兩份拷貝,所以存在六種搭配,基因型和花色類型的對應關係如下:基因型s/ss/S1s/S2S1/S1S1/S2S2/S2花色重點色手套色真雙色高白手套色中高白雙色梵色下表是六種花色的配色表:這樣就可以根據相應的遺傳學規律來制定科學的繁育計劃,從而準確地獲得自己想要的花色。

制定科學的繁育計劃的前提是能夠準確判斷出花色。

六種花色中重點色、手套色和梵色很容易識別,剩下的雙色、高白手套色和中高白雙色外觀上比較相似,在區分上有一定難度。

但是這也是作為一名合格的繁育者所要面對的。

區分三者可以有以下幾種方法:下表是六種花色的配色表:1、根據外觀進行判斷。

通常來說,中高白雙色身上的白斑面積要比其他兩個要大,而且臉部V型白斑也要略寬。

而高白手套色的腿上有時會有色塊。

2、購買時從賣家處了解。

繁育者購買雙色布偶貓種貓時可以向賣家諮詢雙色的具體類型,因為國外的正規貓舍對於花色一般都區分的比較清楚。

3、根據這隻貓雙親及其同窩其他個體的花色進行推斷。

例如一隻雙色布偶貓的雙親分別是重點色和梵色,那麼這隻布偶貓只能是真雙色;如果其雙親都是雙色,且同窩小貓中還有重點色個體,那麼這隻布偶貓一定是真雙色。

所以對於一個剛入門的布偶貓繁育者來說,儘量從一隻重點色種母開始繁育,因為這樣不但可以準確識別出後代的花色類型,還可以據此推斷出種公的花色。

下面說一下布偶貓中的遺傳病,很多純種貓在品系建立初期為了獲得優良性狀不得不進行近親交配,但是這樣做會導致一個嚴重的問題——使某些遺傳病的發病率非常高。

例如根據一項在二十一世紀初對全世界範圍內的波斯貓的調查,多囊性腎病(PKD)這種遺傳病在波斯貓中的發病率高達38%,這就意味著世界範圍內平均每十隻波斯貓里就有四隻患有多囊性腎病,這已經達到了一個相當高的比例。

純種貓中的遺傳病還有一個特徵,那就是不同品系中的遺傳病發病率是不同的,某些遺傳病只在某一單一品系中發現。

遺傳病主要有三種類型:隱性遺傳病、顯性遺傳病和半顯性遺傳病。

隱性遺傳病是指必須攜帶兩份致病基因才會發病的遺傳病類型,當只攜帶一份致病基因時稱為攜帶者,攜帶者和正常個體完全一樣,終生都不會發病,但是會將致病基因傳給下一代。

因此,即使父母都很健康,但如果雙方都是攜帶者,那麼也有可能生出患病個體。

顯性遺傳病是指只要攜帶一份致病基因就會發病的遺傳病類型,因為無論攜帶一份還是兩份致病基因都會發病,所以不存在攜帶者一說。

因此需要雙親中至少有一方患病,後代中才會出現患病個體。

半顯性遺傳病是指隨著攜帶的致病基因的個數不同導致發病的嚴重程度不同或是發病率不同。

例如在緬因貓中常見的肥厚性心臟病就是一種半顯性遺傳病,根據科學統計,攜帶一份致病基因的貓患有肥厚性心臟病的機率大約是正常貓的1.8倍,而攜帶兩份致病基因的貓患病機率是正常貓的18倍。

對於布偶貓來說,有兩種主要的遺傳病:肥厚性心臟病(HCM)和多囊性腎病(PKD)。

這兩種遺傳病都屬於顯性遺傳病。

下面分別介紹一下這兩種遺傳病:肥厚性心臟病:貓肥厚性心臟病是家貓中最常見的一種心臟病。

其主要病理表現為不對稱性的心肌肥厚導致的左心室腔體縮小。

在發病初期患病貓通常沒有症狀表現出來,但是可以通過超聲心動圖進行確診。

初期症狀主要表現在充血性心力衰極、肺水腫及由動脈血栓導致的後肢肌肉痙攣、後肢缺血、脈搏虛弱等。

患病貓通常死於心源性猝死。

該病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只攜帶一份致病基因即可導致發病。

該病在布偶貓中發病較早,在15個月時即可表現出發病症狀。

據統計,攜帶兩份致病基因的個體的發病時間要早於只攜帶一份致病基因的個體。

目前對此病尚無任何治療手段。

多囊性腎病:多囊性腎病是家貓里最常見的一種腎臟疾病,尤其在波斯貓及其相關品系中高發,據統計,大約38%的波斯貓患有該病。

布偶貓由於在品系建立初期引入了波斯貓的血統,因此也引入了該種遺傳病。

多囊性腎病是一種顯性遺傳病,攜帶一個致病基因就可使貓患病;攜帶兩份致病基因的貓在出生之前就已經胎死腹中,因此是不存在的。

患病貓的腎臟會長出許多囊腫,令腎臟體積驟增及腎功能減退。

藉助超聲波檢查,患病貓在6-8個月時就可被診斷出來。

但是臨床症狀通常在貓成年後才會表現出來。

症狀主要包括抑鬱、厭食、多飲多尿和體重降低。

患病貓通常在4-8歲時死於腎衰竭。

任何含有波斯貓血統的品系都應注意對多囊性腎病的預防。

布偶貓由於在品系建立初期引入過波斯貓的血統,因此也存在多囊性腎病。

目前對此病尚無任何治療手段。

下面說一下很容易被大家忽視的血型問題,與人類一樣,家貓里也存在一種獨立的血型系統。

家貓中一共有三種血型:A型血、B型血和AB型血。

其中A型血和B型血比較常見,第三種AB型血比較少見,所占比例不足1%。

了解自己貓的血型對於避免新生兒溶血和輸血不良反應是十分重要的。

新生兒溶血發生的原因是B型血母貓與A型血公貓交配後會生下A型血幼崽。

母貓在給幼崽哺乳時,乳汁內的A型血抗體會進入到幼崽體內,從而攻擊幼崽的血細胞,並造成致命性的溶血反應。

通常母貓和小貓的血型不合時,儘管小貓出生時很健康,但喝了初乳後,幾個小時內就會出現異常。

這時小貓不會吸奶,也得不到母親的關照,有的還會排出紅色或褐色的尿液,也可能出現貧血或黃疸,甚至猝死。

下圖是一窩發生溶血的幼貓,可以看到其因為黃疸導致鼻部、尾巴和爪子呈現桔黃色。

同樣,用A型血給B型血的貓輸血時也會引發嚴重的溶血反應。

繁育者可以通過血型DNA檢測合理地制定繁育策略,從而避免新生兒溶血現象的發生。

大部分品系的貓都是A型血,但也有部分品系含有較高比例(可達60%)的B型血,如異國短毛貓,英國短毛貓,波斯貓,蘇格蘭折耳貓,柯尼斯捲毛貓和德文捲毛貓等。

目前科學家已經找到了導致B型血的關鍵基因,任何家貓只要攜帶了兩份B型血基因(b/b)就會表現為B型血,那些只攜帶一份B型血基因或者完全不攜帶B型血基因的個體為A型血或AB型血。

目前通過遺傳檢測只能區分出B型血,而無法區分A血型和AB型血,但是這沒有問題,因為只要判斷出B型血已經完全可以避免溶血現象了。

但是該檢測只適用於純家貓品系,像孟加拉貓和阿瑟拉貓等混有野生豹貓血統的品系是不適用的。

因為野生貓科動物和家貓已經分別進化出不同的血型系統。

由於布偶貓的血型基因比較特殊,除了B型血基因外,還包含一個只存在於布偶貓品系中的AB型血基因。

該基因目前已被找到,因此可以通過DNA檢測的方法對布偶貓的血型進行檢測。

所以對於布偶貓來說,巧克力色基因、肉桂色基因、稀釋基因、純色基因、紅色基因和白斑基因這六個基因互相搭配決定了其全部的毛色和花色類型。

這六個基因里前四個已經可以通過DNA檢測準確判斷基因型,而紅色基因和白斑基因雖然目前無法檢測,但是通過外表可以判斷其基因型。

此外,在布偶貓中可以進行檢測的還包括兩種遺傳病多囊性腎病和肥厚性心臟病及決定血型的布偶貓血型基因。

但並不是所有人都要對這些基因進行了解,如果你飼養的是一隻已經絕育的布偶貓,那麼只需要關注這兩種遺傳病就可以了。

因為其他六個基因都不具有致病性,對該個體本身不會造成影響。

但是如果你是一名貓舍的繁育者,就應該對這所有的九個基因有一個了解,這九個基因中,除了紅色基因對純色基因有抑制作用外,其他的均互不干擾,也就是說:如果你關心毛色問題,那麼關注巧克力色基因、肉桂色基因、稀釋基因和紅色基因就可以了;如果你關心是否有虎斑,那麼關注純色基因就可以;如果你關心花色的類型,那麼關注白斑基因就可以;如果你關心血型的問題,那麼關注布偶貓血型基因就可以;如果你關心遺傳病問題,那麼關注多囊性腎病和肥厚性心臟病致病基因就可以了。

文章來源:https://twgreatdaily.com/06eNcXABjYh_GJGVrDOt.html 母貓發情症狀 2020-02-29 布偶貓的遺傳及搭配 2020-02-18 養布偶貓的注意事項 2020-02-18 布偶貓繁育(顏色及各優缺點) 2020-02-17 布偶幼貓的挑選 2020-02-17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