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頭的水果都好甜!水果吃太多會得糖尿病嗎? - Heho健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會建議糖尿病患者吃水果時,不要吃完飯時立馬吃,在飯後一小時,或是運動後當點心補充,不僅可以避免低血糖的發生,也可以降低餐後血糖迅速上升的情況 ... Skiptocontent 優越的氣候及地理條件,造就了臺灣一年四季都能生產豐富多樣化的水果,有著水果王國的封號,隨著農業技術進步,水果改良後越來越甜,路邊一輛賣水果的藍色小貨車看板上寫著不甜不用錢,走一趟傳統市場,民眾也會詢問水果攤販「新鮮嗎?」下面總會接著問「甜不甜?」。

近日有網友在PTT中指出:「水果超級恐怖!這年頭的水果比小時候的甜很多,且水果富含維生素及礦物質容易被誤以為很健康,吃水果對身體有危害,會引起糖尿病。

」 水果為什麼越來越甜?是不是有被動過手腳? 畢竟從古至今大家都會甜食有難以割捨的情懷,消費者往往會追求甜的水果,農民為了滿足消費者需求,透果品種選育、栽培技術進步,水果越種越甜,回購率自然就會高,還能擠身高價水果市場。

我們是自由開放的民主國家,回歸到根本,交由消費者決定市場機制,如果民眾不一昧追求甜度,生產者也不會持續提高水果甜度,鼓勵大家享受不同水果特有的風味,酸酸甜甜的更有層次感。

當甜水果符合民眾喜好時,矛盾的想法也伴隨而來,聽說水果會這麼甜就是因為噴藥、打針?水溶性的甜味劑並沒有辦法穿透水果表皮的蠟質層,用打針的方式也會讓甜度分散不均勻,孔洞還會變成細菌、病蟲的入侵管道加速水果腐爛,不管是用哪種方法,對農民來說都太大費周章且沒有實質上的效益,甚至可能造成利益損失。

吃水果會不會得糖尿病? 營養師:與其擔心太甜不健康,你更該控制水果吃的多寡。

我還真的有遇過民眾水果照三餐吃、甚至直接取代正餐,這種做法不能幫你打造更健康的身體,甚至會讓血糖控制不理想,導致糖尿病的原因有很多,吃水果不會得糖尿病,就怕你把水果當飯吃,容易影響血糖,導致胰臟無法負荷你的這些錯誤飲食行為,如果本身胰島素分泌異常或是分泌量不足,長期下來的確會增加糖尿病的風險。

糖尿病患者吃水果的最佳時間 我會建議糖尿病患者吃水果時,不要吃完飯時立馬吃,在飯後一小時,或是運動後當點心補充,不僅可以避免低血糖的發生,也可以降低餐後血糖迅速上升的情況出現。

吃過量小心弊大於利!營養師教你健康吃水果 水果一不小心吃多了也會有副作用,容易刺激胃酸分泌,引起胃食道逆流、脹氣、腹瀉等症狀。

吃水果的健康關鍵 控制攝取份量:一般健康人按照每日飲食指南建議,每日攝取2-4份水果(依年齡、性別、體重及活動程度不同),一份水果的量切塊後大約是八分滿的碗大小,有糖尿病或潛在風險的人,吃水果時要特別留意,最好與醫師、營養師討論合適的攝取量。

選擇低GI水果:在控制份量攝取的前提下,可優先選擇低GI值的水果,像是芭樂、蘋果、奇異果、小番茄等,可以避免血糖波動幅度過大,有些人會覺得芭樂是低GI水果非常健康,就直接把整顆拿起來啃,但這種方式無法確定份量也容易過量攝取。

避免將水果打成果汁:即使是自己新鮮現打、沒有濾渣的100%果汁,其中的纖維也會被破壞殆盡,且含糖量極高,一杯500ml的柳橙汁就可能含有10顆柳丁!在喝下去後的短短幾分鐘內就會被快速吸收,讓血糖不穩。

文/劉思妤、圖/吳翌華 延伸閱讀外食族多數水果吃不夠!6種水果輕鬆食用營養帶著走減脂期吃飯就不吃水果?營養師:水果吃對還能助減脂,低醣飲食三步驟甩不掉的脂肪肝恐來自水果!營養師:看時間吃水果不發胖 Heho熱門文章 1.整理包/新冠肺炎症狀已改變!2點跟流感最不一樣、Omicron變異株更像感冒2022-06-142.COVID-19/同樣是居家,一張圖了解居家檢疫、居家隔離、居家照護2022-06-153.為什麼肚子痛?一張圖讓你秒懂!從腹痛6位置看可能疾病、這些症狀當心大病前兆2021-07-054.居家隔離整理包/3+4、0+7差在哪?能不能出門工作?常見Q&A一次懂2022-05-165.酪梨16種吃法完整大公開營養師提醒2關鍵正確食用減脂、護心又潤腸2021-07-30 影音健康 沒確診可以喝清冠一號?清冠一號怎麼喝?醫師大揭秘:不是每個人都適合!2022-05-27長新冠怎麼治療?哪些人容易長新冠?許書華醫師解析治療方式2022-07-07【Heho微動畫】臉部痘痘位置代表什麼?對應的器官一次看懂!2021-01-22 更多影音 熱門關鍵字 標籤不節食減肥 乳酸菌 伸展操 優格 免疫力 可可 味噌 咖啡 咖啡因 基礎代謝 奇異果 家庭主婦 循環 心血管 懶人瘦身 打掃 抗發炎 按摩 掰掰袖 核心運動 淋巴 深蹲 清洗 清潔 清潔劑 減肥 減重 瘦小腹 瘦腿 瘦身 瘦身操 發酵食品 納豆 肌肉鍛鍊 肝病 肝硬化 肥胖 膳食纖維 膽固醇 運動 醋 降血壓 非酒精性脂肪肝 食慾 黑巧克力 關注Heho 每日提供您最專業正確的健康知識  親子站▸新冠專區 新冠肺炎專區 兒童防疫專區 新冠疫苗指南 防疫生活對策 圖解疫情 疾病症狀 人體地圖 腦神經 心血管 骨骼、關節 腸胃 腎臟、泌尿系統 症狀查詢 常見症狀 新冠症狀 過敏 咳嗽 頭痛 便祕 健康百科 科研新知 用藥安全 營養衛教 中醫養生 運動健身 心理健康 育兒親子 罕見疾病 醫學故事 傳染疾病 請問專家 醫生說 中醫師說 牙醫說 藥師說 護理師說 營養師說 治療師說 科學家說 專家側寫 輔大專家說 醫學專區 醫學健康 夏日消暑大作戰 打擊失眠大作戰 視力保健診療室 小手術大困擾 心血管專區 急診室直擊 飲食營養 上班族營養補充指南 糖尿病專區 查營養 更多醫學專區▸ 醫學專區 圖解健康 圖解健康 居家保養 健康知識 穴道運動 食物營養 漫話健康 漫話科普 圖解疫情 癌症百科 認識癌症 預防癌症 治療癌症 抗癌新知 抗癌故事 康復調理 協助資源 影音健康 健康生活 醫療新知 吃出營養 運動教室 Heho服務 健康管理工具 健康小幫手 健康檢查 自我檢測 討論版 Heho服務 HehoApp Heho健康主題特刊 活動特區 活動特區 親子 Heho親子 健康成長 孕前到產後 親子生活 教育學習 生長曲線 新冠肺炎專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